最近在看《與時間有約》,目前看到的部份覺得實在太有道理了!
我們如果把事情以急、不急,重要、不重要來劃分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填到這樣的一個表格裡面
┌───┬──┬───┐
│ 空白│急迫│不急迫│
├───┼──┼───┤
│ 重要│ 1│ 2│
├───┼──┼───┤
│不重要│ 3│ 4│
└───┴──┴───┘
第一象限裡面的事情既重要又緊急,當然需要優先的處理。比方說明天要考試還沒唸完,今天必須去唸這個部份,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又比方說現在有個病人突然喘起來,呼吸30/分,那一定是要立刻處理的。
第二象限裡面的事情雖然重要但不緊急,所以我們常常忽略了它。有時候有些事情明明知道是重要的,但是因為它不那麼緊急,我們就會把它擱著。比方說我知道英文能力很重要,不過這事不急嘛,那我就會偷懶地不去管它;又比方說準備國考吧,這很重要沒錯吧,可是距離現在還有一年多,就不會很積極地去唸國考的東西。再來個比方吧,規則的運動對健康是重要的,不過我似乎沒有去重視過它勒XD
第三象限是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奇怪吧,既然急迫為什麼不重要呢?其實我們常常被這個象限的事情蒙蔽了,有時候迫切的呼聲會讓人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實際上這些事就算重要也只是對別人而言。像有的電話、不重要的會議、突來的訪客這一類,有時候我們忙於處理這部份的問題,但事實上我們只是在滿足別人的期望與標準而已。
第四象限的事情既不緊急又不重要。比方說過多的閒聊、看太多內涵貧乏的電視節目、打電動等,都是在浪費生命(這是書上說的....orz)。
接下來講的才是重點。我們往往在第一、三象限間來回奔走,有時候會覺得忙得焦頭爛額,不得不逃避到第四象限,療養一番再出發。這部分倒不見得都是休閒活動,因為真正有創造意義的休閒活動是很有價值的。然而,像過度觀看內涵貧乏的電視節目或是在station偷閒瞎掰,都是在浪費生命。這樣的休息不但不是為了走更長的路,反而是對身心的毀損。剛開始時也許有滋有味,到後來你就會發現其實是很空虛的。
當你要把某項活動歸類為第一或第三象限時要特別小心,急迫的事很容易被誤認為重要的事。其實兩者並不難區別,你只需問自己這件事是否有助於達成某種重要的目標。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應歸入第三象限。
而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其實真正重要的事情幾乎都歸類在第二象限,不論是對所謂的前景或是對人生而言。但是我覺得我似乎真的是輕忽了這個部份的事情,雖然這個道理我一直都懂,不過沒有真正被當頭棒喝過,就沒放在心上。反而是花了很多的時間在第三或第四象限裡面,這是我要好好檢討的。而且其實很多第一象限的事情都是因為沒有好好地照顧第二象限而造成的,所以應該要在第二象限好好花些工夫,這樣的時間才是有價值的。要時時提醒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