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合唱團學弟妹的話
能夠在年輕的時候留下美好的回憶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一個高中時合唱團的好朋友現在在馬祖當兵,那次他回來,在msn上面傳了個檔案給我,原來是學弟們打算來寫團史,跟他邀稿。他大致上寫好了拿給我看,也許是他文筆好,也許是我們共同擁有的那段記憶太深刻,在文章的好幾個地方幾乎是看不下去,我的腦袋無法負荷一下子湧上來的回憶,要停下來消化一下。那時候每天早上都有練唱,也順便給了我一個藉口不必參加升旗跟導師的囉唆時間。我們有四間音樂教室,分部的時候可以偷偷使用其他間(除了團部的其他三間),我都還很清楚地記得我唱第三部的時候、唱第四部的時候旁邊各有哪些學長,哪個時候練了什麼歌,在哪裡表演,閉上眼睛腦海就可以浮現一些畫面,那真的是很快樂而且單純的高一。
高二的時候當幹部事情多了起來,另一方面家裡也有些麻煩事,比較沒有那麼專心在唱歌,心情也沒有高一的時候單純了。不過還是有很多歌用力烙在腦海。高二這年對我來說最特別的一場音樂會倒不是跟北一合辦的成果展,雖然是因為這場「樂鳴新曦」才跟北一團可愛的眾丫頭(這樣寫會不會被揍啊)熟起來的(不過好笑的是我們熟起來還是在慶功宴的事情XD),但是這場唱得有點....哈哈,我們都不太敢再去聽那張CD哩!印象最深刻的是跟青「音勻」、北一一起辦的三團,我們跟北一的那個part叫做「小二團」(我知道很像客棧裡面提著兩斤白乾的那個小二....),那年是由教官指揮演出李白詩四首,合唱曲是屈文中先生編的。這四首由教官帶起來,大家都唱得熱血沸騰,腎上腺素的分泌大概跟汗水還有眼淚一樣都是用噴的吧。雖然聲音不是非常飽滿、成熟,但是應該全場觀眾都可以感受到我們想要營造的音樂,加上韋弘益那個天生好到讓人忌妒的聲音來Solo,這四首歌唱完真的只有爽這個字可以形容。那年的大合唱是神劇以利亞中的四首合唱曲,指揮是楊鳳鳴老師,雖然我們都有點怕她,不過她可是把這四首歌帶得很好,現在拿起譜就可以浮現那音樂的壯闊。如果說我在建中合唱團有過哪一場讓我覺得很有成就的表演,那我的答案肯定是這場「先知」。
大學的日子其實過得很快,我現在大六快過完了,卻感覺不那麼真實。在大學合唱團的這五年多來,我最滿意的一場演出是大二那年的省賽,哈!合唱比賽真是一個讓我又愛又恨的東西。去參加省賽的好處跟壞處其實是同一個原因:我們一定會有好一段時間很專注地只練省賽的指定曲跟自選曲。當有兩個月都在練同樣的兩首歌的時候,理論上應該要練到大家連其他部的音都會唱、每部容易犯錯的地方都很熟悉了。雖然這樣很容易對這兩首歌麻木,甚至唱到覺得很噁心,每次練唱一來就是拿起這兩份練到爛掉的譜;但是每次都還可以修到不同的東西、看到音樂的火花在曲子不一樣的地方迸出,那其實是很有趣的事。那年的省賽分數蠻高,但我不是指揮,所以我沒記得那個分數究竟是多少,總之我們是第一──全國第一。唱的時候我就覺得一定沒問題的,後來聽錄音的感覺是:我們團大概很難再唱出音準、音質、感情都這麼好的曲子了!巡迴也是特別的一個經驗,雖然我在巡迴裡面沒有什麼吃重的角色,不過跟著去、跟著唱歌、控控燈光。在音樂劇的時候就像個完全知道上面在演什麼的觀眾,看了四場,有時候會在不一樣的橋段麻了頭皮,亮辰跟宗瑋真的演得很好,我回來之後聽音樂劇的CD,閉上眼看到的都是我們的Jekyll、我們的Hyde、我們的Emma、我們的Lucy、我們的舞群!
老人家的絮叨總是冗長而枯燥的,那是他的年輕、他的光采,也許是他的哀傷。我希望你們辦成發,而且能辦得有聲有色。就像教官在他的某篇文章裡頭寫到的:絕對不能沒有夢想,絕對!也許合唱不那麼地符合你們的夢想,但,唱了也是這麼久的合唱,總也想留下些什麼吧!
一個高中時合唱團的好朋友現在在馬祖當兵,那次他回來,在msn上面傳了個檔案給我,原來是學弟們打算來寫團史,跟他邀稿。他大致上寫好了拿給我看,也許是他文筆好,也許是我們共同擁有的那段記憶太深刻,在文章的好幾個地方幾乎是看不下去,我的腦袋無法負荷一下子湧上來的回憶,要停下來消化一下。那時候每天早上都有練唱,也順便給了我一個藉口不必參加升旗跟導師的囉唆時間。我們有四間音樂教室,分部的時候可以偷偷使用其他間(除了團部的其他三間),我都還很清楚地記得我唱第三部的時候、唱第四部的時候旁邊各有哪些學長,哪個時候練了什麼歌,在哪裡表演,閉上眼睛腦海就可以浮現一些畫面,那真的是很快樂而且單純的高一。
高二的時候當幹部事情多了起來,另一方面家裡也有些麻煩事,比較沒有那麼專心在唱歌,心情也沒有高一的時候單純了。不過還是有很多歌用力烙在腦海。高二這年對我來說最特別的一場音樂會倒不是跟北一合辦的成果展,雖然是因為這場「樂鳴新曦」才跟北一團可愛的眾丫頭(這樣寫會不會被揍啊)熟起來的(不過好笑的是我們熟起來還是在慶功宴的事情XD),但是這場唱得有點....哈哈,我們都不太敢再去聽那張CD哩!印象最深刻的是跟青「音勻」、北一一起辦的三團,我們跟北一的那個part叫做「小二團」(我知道很像客棧裡面提著兩斤白乾的那個小二....),那年是由教官指揮演出李白詩四首,合唱曲是屈文中先生編的。這四首由教官帶起來,大家都唱得熱血沸騰,腎上腺素的分泌大概跟汗水還有眼淚一樣都是用噴的吧。雖然聲音不是非常飽滿、成熟,但是應該全場觀眾都可以感受到我們想要營造的音樂,加上韋弘益那個天生好到讓人忌妒的聲音來Solo,這四首歌唱完真的只有爽這個字可以形容。那年的大合唱是神劇以利亞中的四首合唱曲,指揮是楊鳳鳴老師,雖然我們都有點怕她,不過她可是把這四首歌帶得很好,現在拿起譜就可以浮現那音樂的壯闊。如果說我在建中合唱團有過哪一場讓我覺得很有成就的表演,那我的答案肯定是這場「先知」。
大學的日子其實過得很快,我現在大六快過完了,卻感覺不那麼真實。在大學合唱團的這五年多來,我最滿意的一場演出是大二那年的省賽,哈!合唱比賽真是一個讓我又愛又恨的東西。去參加省賽的好處跟壞處其實是同一個原因:我們一定會有好一段時間很專注地只練省賽的指定曲跟自選曲。當有兩個月都在練同樣的兩首歌的時候,理論上應該要練到大家連其他部的音都會唱、每部容易犯錯的地方都很熟悉了。雖然這樣很容易對這兩首歌麻木,甚至唱到覺得很噁心,每次練唱一來就是拿起這兩份練到爛掉的譜;但是每次都還可以修到不同的東西、看到音樂的火花在曲子不一樣的地方迸出,那其實是很有趣的事。那年的省賽分數蠻高,但我不是指揮,所以我沒記得那個分數究竟是多少,總之我們是第一──全國第一。唱的時候我就覺得一定沒問題的,後來聽錄音的感覺是:我們團大概很難再唱出音準、音質、感情都這麼好的曲子了!巡迴也是特別的一個經驗,雖然我在巡迴裡面沒有什麼吃重的角色,不過跟著去、跟著唱歌、控控燈光。在音樂劇的時候就像個完全知道上面在演什麼的觀眾,看了四場,有時候會在不一樣的橋段麻了頭皮,亮辰跟宗瑋真的演得很好,我回來之後聽音樂劇的CD,閉上眼看到的都是我們的Jekyll、我們的Hyde、我們的Emma、我們的Lucy、我們的舞群!
老人家的絮叨總是冗長而枯燥的,那是他的年輕、他的光采,也許是他的哀傷。我希望你們辦成發,而且能辦得有聲有色。就像教官在他的某篇文章裡頭寫到的:絕對不能沒有夢想,絕對!也許合唱不那麼地符合你們的夢想,但,唱了也是這麼久的合唱,總也想留下些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