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tic

Tuesday, June 06, 2006

[影展] 聲音的痕跡

http://www.twfilm.org/sound/
這訊息知道得太晚,今天下午趁著還閒著去看了兩部:《巴西之聲》、《愛戀卡拉絲》

《巴西之聲》是導演自己踏遍巴西境內去尋找「森巴」(Samba)音樂的整個過程。裡面有很多很棒的音樂,從印地安人自己的音樂、非洲黑人來到巴西溶入的音樂、到現在成形的森巴。呈現了巴西境內各民族音樂的特色與文化的撞擊和結合。

《愛戀卡拉絲》看名字就知道是關於卡拉絲的紀錄片。內容包含了卡拉絲生前的訪談、演出片段、劇照,以及訪問與她合作過的指揮、導演、攝影師等人對她的側寫。

我比較喜歡《巴西之聲》,包括裡面的音樂、生活環境與音樂的關聯。裡面有一個森巴歌手成名後還是住在貧民窟,他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很多跟著我的人成名了就搬離貧民窟,那是不好的示範;我留在這裡,青少年看到我,知道不用去搶去偷去販毒,也可以有好日子過,有別的路可以走。」另一個樂手經歷過不堪的年少,他說:「我曾經也差點走上吸毒、搶劫的路子,但是我還是忍住了,因為我不斷告訴自己不能做違反我良知的事情。」「以前有一個也跟我們一起玩音樂的夥伴,後來卻跑去販毒,最後被槍斃。我想寧可每天工作14個小時,在星期日賺進3、40或7、80元,心安理得;也不要一天賺進1000元卻無法看到小孩長大。」
--
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
唯有付出代價,萬物始有價值。
上蒼深知如何為其產品訂定合宜的價格。

Thursday, June 01, 2006

Orientation

雖然到馬偕已經一個禮拜了,但是對於要在這裡實習一年,還是有種不那麼真實的感覺。也許是因為這個禮拜以來都在上著無趣的orientation課程吧。去年八月,在中山整整一個月的orientation,每天都在電腦教室,呼吸著充滿二氧化碳、窒悶的空氣。大部分的老師都是舊面孔,上得好的依舊是那些老師,讓我聽不下去的也還是那些老師。老師在上面口沫橫飛,學生卻是一個個打著盹、面無表情,我想上課的醫師應該也覺得很沒趣吧!實在不知道安排這樣的orientation是否真的很有意義。
在馬偕的這個禮拜,除了簡單的理學檢查、tie線、縫合之外,大多也是無聊的課程,很多課都在講EBM。EBM這東西對科學而言的確是很重要的,畢竟科學講求的就是「Seeing is believing」;問題是當整個早上的課都在談這東西的時候,就讓我覺得是不切實際了。更何況我們現在的角色還是在學習,當基本的知識都還嫌不足的這個時候,一直跟我們強調EBM的重要性是不是太早了點呢?除了EBM之外,還上了一些醫學倫理、醫病溝通方面的課。剛好最近趙建銘的新聞炒得兇,PTT上面又出現了醫德淪喪、醫學教育失敗的文章;每次看到這些文章總不免有些沮喪,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只存在醫界吧!在短短的兩個禮拜裡面加入很多醫學倫理的課程就會讓我們這些未來的醫師很有醫德嗎?上這些課的時候,大家一樣打著瞌睡,或是無精打采地望著投影片。我想,這些道理我們不是不明白,只是這些東西一講再講就能夠反映在我們的行為上、思考上嗎?那我們前二十年的生活經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不就通通都是白搭!
把話題扯遠了,總之我想表達的就是,orientation真的很無聊,偏偏現在我們又跑出一個UGY的東西,不得不上些無趣的課、做一些敷衍的paper work、還得到處去收集可愛乖寶寶章,實在是有點無言= =(以下是鄉民的怒吼)